6月初,江淮大地正值午收时节,秸秆收储随着午收时节的到来也全面启动。
位于蚌埠市怀远县淝南镇浦林村的秸秆收储中心,李伟正在指挥着叉车将运送来的秸秆堆放好。“昨晚基本没睡觉,一直在忙着收储秸秆,这两天是高峰期。”作为当地的秸秆收储经纪人,李伟负责收储中心周边2万多亩地秸秆的打捆、运输和收储。
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资源,弃之为废、焚之为害、用之为宝。以往被村民丢弃、焚烧的秸秆,如今却成了企业花钱收购的“抢手货”“香饽饽”,原因何在?
近年来,怀远县把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着力点,通过机制构建和产业培育,紧紧围绕秸秆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积极探索秸秆产业化利用渠道。2020年,全县秸秆产业化利用量65万吨,走出一条让“柴”变“财”的秸秆产业化利用新路子。
疏堵结合 让秸秆理念“变起来”
收割机轰鸣着“吃掉”成片的麦子,搂草机及时把地上的秸秆收拢到一块,随后打捆机卷起秸秆,收紧、打捆……6月6日,佩戴红袖标的怀远县魏庄镇方坝村老党员方福有正在收割过的麦田里巡逻。
方坝村今年小麦种植面积9000亩,夏收开始前,村“一组一会”就挨家挨户做工作,成员们带头签禁烧协议书和承诺书,并全部到禁烧一线执勤,实现网格化管理。“麦子收割过后打捆能及时跟得上来,群众的思想慢慢也转变了,现在秸秆离田,群众都愿意。”从2015年开始就在禁烧一线执勤的方福有感慨地说。
在怀远县唐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奔走于田间地头,开展秸秆禁烧宣传、巡查、劝导活动,为民服务的画面已成为午收季节里最亮丽的风景。
随着秸秆禁烧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怀远县坚持“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原则,统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全县落实“乡镇为主、村(居)落实、联户联防”禁烧工作三级网格化管理责任,各乡镇设置有禁烧防控点,积极发挥“蓝天卫士”监控平台作用,持续开展全区域实时监控,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扑救、及时通报。同时,该县组建了20个禁烧督查组,开展不间断督查。
“现在是高空有卫星、天上有蓝天卫士、地上有人,通过‘人防+技防’,大大提高了秸秆禁烧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怀远县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张家学说。
“全县秸秆利用工作出现了‘三个阶段’的变化,2014年-2016年以禁烧为主、2016年-2018年以还田利用为主、2018年-2020年以产业化利用为主,秸秆开始变成了资源。”怀远县农业机械中心负责人胡红磊介绍说,“三个阶段”的变化体现了秸秆利用从“以禁促用”到“以用促禁”的转变,目前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知晓秸秆禁烧,人人宣传秸秆禁烧,人人参与秸秆禁烧的良好氛围。
产业化利用 使秸秆变身“快起来”
对于农作物秸秆,政府有要求、市场有需求。
在光大生物能源(怀远)有限公司的大门口,前来送秸秆的运输车排起了长队。“高峰期的时候,门口有100多辆车排队等着卸秸秆。”光大生物能源(怀远)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雷介绍说。
光大生物能源(怀远)有限公司门口,前来运送秸秆的车辆排起了长队。
2016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的光大生物能源(怀远)有限公司,主要利用农作物秸秆、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燃料发电。该公司堪称“大胃王”,一年可“吃掉”各类生物质30万吨。“吃”的是秸杆,产出的是电能,公司一年可向电网提供绿色电力约2.2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万吨。
“2020年,我们公司消耗了本地的24万吨秸秆,今年预计消耗26万吨左右。”陈雷介绍说,1公斤左右的秸秆能发1度电,除此之外,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和热水还提供到县里的兄弟粮油、三源食品等企业使用。
光大生物能源(怀远)有限公司厂区。
让秸秆实现华丽变身的远不止光大生物能源,在秸秆收储经纪人李伟的眼里,秸秆同样也是宝。
为了能把秸秆从地里及时收储上来,李伟从外地调来了4台打捆机,加上自己的4台机器,在田里不间断作业。秸秆收储大棚旁边的加工车间,才是李伟让秸秆变废为宝的秘密。“等收储完,紧接着就是加工了,通过粉碎、过筛、揉搓,这些秸秆就能变成5公分长的饲料了。”李伟介绍说,这些饲料在市场上很抢手,加工好之后,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的客商就会派车过来拉走。
秸秆变身饲料,效益如何,李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秸秆打捆、运输,再到后期的加工,成本大概270元/吨,加工好的秸秆饲料往年市场行情是500元/吨,由于受到疫情和市场需求等影响,今年秸秆饲料的价格最高卖到了近700元/吨。
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引导、产业带动、市场驱动的原则,全县积极探索秸秆产业化利用渠道。目前,以怀远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示范园区起步区为依托,建立起以光大生物能源等万吨级利用企业为引领,秸秆饲料加工、秸秆制肥和秸秆基料生产等农用化利用为补充的产业化布局。
据统计,2020年,全县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117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3%,其中产业化利用量65万吨,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的比例达到55%,各项指标均高于安徽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考核指标,处于全省前列。
政策扶持 让秸秆收储运“活起来”
在淝河乡庙东村,搂草机正在将田间散落的秸秆捡拾成一个个条形状,大型打捆机开足了马力,将秸秆打成方形捆,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地里。同时,在庙东村秸秆收储中心,一辆辆秸秆拉运车正源源不断地将秸秆送到这里,一台台叉草机将成捆的秸秆有序地堆放整齐。
打捆机正在对秸秆进行打捆。
作为当地的秸秆收储经纪人,张志伟和他的秸秆收储队负责怀远县淝河乡庙东、三关两个村的小麦秸秆打捆作业,作业面积有10000多亩地,三夏期间秸秆离田量在5000吨以上。“我做秸秆经纪人有5年了,最初的时候就是放在露天堆场里,覆盖塑料薄膜,秸秆难保存也卖不上好价钱,如今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起了钢结构的秸秆收储中心,秸秆好储存,还能卖上好价钱。”张志伟指着身后的庙东村秸秆收储中心说。
像张志伟这样的秸秆收储经纪人,在怀远县不是个例,这是怀远创新秸秆收储运模式的一个缩影。
秸秆可利用,更重要的是要能“收上来”。“为解决秸秆综合利用中‘收储运’的难题,怀远县实施了打捆机械奖补、打捆离田作业补助、秸秆收储站点补助、秸秆仓储库棚建设补贴等一系列奖补政策。”胡红磊介绍说,目前全县已建成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107座,钢结构大棚面积达60万平方米,年储存秸秆能力70万吨左右,预计到年底标准化收储中心将达到近120座。
有了收储中心,还要培育吸引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秸秆经纪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来推进企业农户双赢。秸秆经纪人按照协议约定,投入与作业面积相匹配的收集、打捆、装卸和加工机械。目前,全县拥有职业秸秆经纪人150多个,专业从事秸秆收储运服务的人员达3000多人,每季投入先进的秸秆打捆机1400多台,这支队伍成为全县秸秆收储运的重要力量。
“县有规模化利用企业、乡镇有标准化收储中心、村有固定式收储站点、组有专业化收集队伍的秸秆收储运利用体系已经形成了。”胡红磊说,怀远县将进一步推动秸秆转化增值利用生产的标准化、品牌化,塑造“怀远秸秆”地标产品,全力把“小”秸秆做成富民强县的“大”产业。(记者 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