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借助碳市场加快生物质能源发展?
发布时间:2023-09-26 阅读次数:2027
今年,关于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重启的官方信号愈加清晰。6月29日,生态环境部表示,正在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前各项准备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7月17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结合相关信息不难推测,CCER重启只是时间问题。CCER的重启将有利于支持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项目发展。林业碳汇作为碳交易开发较早的项目,兼具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否能够借鉴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经验,促进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值得探讨。
林业碳汇主要是指林木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林木本身可以实现固碳,表现为直接固碳和间接固碳。直接固碳是指林木通过自然生长增加生物量,从而完成固碳能力提升;间接固碳即木质商品部分替代非可再生商品,减少非可再生商品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比如木质房屋替代钢筋水泥房屋。在新形势下,林业碳汇是各地区重要的碳资产,林业碳汇CCER是最具交易价值的碳资产之一。2021年3月16日,兴业银行南平分行与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国有林场签订林业碳汇质押贷款和远期约定回购协议,通过“碳汇贷”综合融资项目,林场获得兴业银行2000万元贷款。这是福建省首例以林业碳汇为质押物,也是全国首例以远期碳汇产品为标的物的约定回购融资项目。近年来,像这样的林业碳汇“变现”案例屡见不鲜。不难想象,林业碳汇交易纳入CCER确定性高,市场空间广阔,CCER重启无疑将大大带动林业经济发展,扩大行业成长空间。2021年,我国森林面积为2.2亿公顷,森林蓄积量为175.6亿立方米。根据《“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2025年森林蓄积量目标为180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4.1%。假设CCER价格为30元/吨(二氧化碳),每立方米森林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那么到2025年,我国林业碳汇市场规模将达约40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称,即便到2060年,中国每年还有二三十亿吨的二氧化碳不得不排放。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是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生物质能源可以被压缩成固体燃料,气化为沼气、燃气,液化成生物柴油、生物酒精等多种形式。根据国际能源署2019年统计数据,生物能占一次能源供应总量的9.5%,在可再生能源应用中占比约70%。生物质能源燃料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仅为传统化石燃料的5%左右,有的还可以实现近零排放。如果能够逐步实现生物质能源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将为温室气体减排贡献巨大力量。然而,目前生物质能源大规模商业化和产业化开发利用仍面临一些难题,生产成本价格难控、补贴门槛过高、市场标准不规范是造成生物质能源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诸多因素。考虑到生物质能源节能减排的生态效益价值,如果可以借助国际和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将生物质能源碳汇的生态效益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转换为货币价值,将极大地刺激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直接碳汇是指生物质能源所带来的直接碳储量增加量,这也是生物质能源碳汇的内部效益,主要包括能源林树木生长、繁殖所带来的碳储量以及生物质能源林造林、再造林过程中所增加的土壤碳量。生物质能源直接碳汇可以按照普通的森林碳汇进行计算,属于内部正效益。间接碳汇是指由相应转化工艺所制取的生物质能源代替化石性能源所带来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减排量,为生物质能源碳汇的外部效益,需要从整个生物质能源产品生命周期进行计量。将生物质能源碳汇概念与林业碳汇进行对比分析,可进一步明晰生物质能源碳汇的内涵和外延,通过认真总结林业碳汇的研究发展历程,探索出生物质能源产业环境效益变现的具体路径。碳价的持续上涨带来历史级的投资机遇,也将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和林业碳汇相类似,生物质能源碳汇也可以依据国际法规则,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以清洁发展机制(CDM)中可以量化登记的核证减排量(CERs)的形式来表达,被用于抵消强制减排义务主体的温室气体减排配额。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7月31日5版(能否借助碳市场加快生物质能源发展?)